商业周刊:Google+的圈子逻辑
导语:谷歌社交服务Google+自6月底推出以来,便风靡整个业界,这项服务中的朋友、家人等“圈子”尤其吸引众人眼球。《商业周刊》网络版周四撰文,解读了Google+背后的“圈子”逻辑。
以下为文章全文:
注册用户突破千万
起初,Friendster令无数喜欢社交的早期网民痴迷,后来这个社交网站因服务器速度过慢而屡遭诟病,最终被迫流亡远东。接着,一位名叫霍夫曼的男子创建了LinkedIn,称“这一名称应该会让那些希望在线发布简历的职场人士感到些许安慰。”华尔街也的确对LinkedIn推崇备至。
Myspace存在了两千五百个日日夜夜,这个网站推崇花哨的广告,后被受到上帝诅咒的新闻集团收购。Facebook在哈佛的土地上崛起,它放弃花哨的广告转而追捧小而精的广告形式,向世界上无数的人敞开怀抱。这家社交网站迅速风靡起来。如今,社交媒体家族的新贵Google+横空出世。Google+脱胎于搜索巨头谷歌的核心战略,对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整个公司来说意义都不同寻常。
这项服务可以让用户与数量有限的朋友分享信息,不需要他们将大量更新内容推送至大批久未谋面的熟人或整个互联网。在此过程中,Google+已经赢得了硅谷最早一批用户的追捧,同时也得到了最苛刻的评论家的好评,这项服务或许最终能使谷歌赋予其产品线以人性化,对社交行业老大Facebook形成威胁。
Google产品副总裁、Google+重要设计师布拉德利·霍洛维茨(Bradley Horowitz)说:“这项服务具有广阔的前景。这只是我们多年来准备参加的竞赛的第一步。”自谷歌6月28日开始发送Google+邀请码以来,如今已有1000万人注册成为Google+用户,至少访问过一次Google+站点。目前Google+在用户和倡导隐私的人士当中反响不错,鉴于Google Buzz等服务过去引发的争议,这本身就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
连许多名人也加入这场社交狂欢。在7月份的两周内,达拉斯小牛队老板马克·库班(Mark Cuban)在Google+上面67次发帖,相比之下,他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发帖数量分别为29篇和14篇。戴尔CEO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过去两周通过Google+的Hangouts视频会议功能,与该公司用户进行了22次视频聊天。
Hangouts每次最多可让10个人同时面对面聊天。连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本人及Facebook其他大约60名员工也在Google+上面开了账户。Google+的完美开局甚至让佩奇本人也很折服。他在7月14日谷歌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Google+还是我们另一个焦点的典型例证:操作简单、易于使用的产品。”
能否继续保持增长成疑
谷歌基本上是被迫以强大的服务功能重新涉足社交媒体领域的:如今社交网站正成为数字世界的“重心”。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谷歌在社交网站方面的尝试都未获成功。市场研究机构ComScore的统计数据显示,互联网用户如今在Facebook停留的时间超过他们在谷歌停留的时间。根据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的统计数据,Facebook占据着显示广告市场17.7%的份额,相比之下,雅虎的市场份额为13%,谷歌为9.3%。
然而,Google+能否继续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则是另外一回事。许多分析师并不认同谷歌高层和Google+早期用户的乐观情绪。市场研究机构Altimeter Group社交媒体分析师耶利米·欧扬(Jeremiah Owyang)说:“他们所做的就是仿效Facebook展现给用户的最好一面,并令这些功能易于使用。谷歌必须保持创新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前进。”
金融投资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社交媒体分析师劳·克纳(Lou Kerner)对谷歌能否真正在主流互联网用户中取代Facebook的地位表示怀疑。在扎克伯格的引导下,这些用户以实名登录,在虚拟农庄中忙碌。克纳说:“在硅谷的影响力的确不会转化为对剩余世界的影响力。”
Google+的新会员可以设置另一个互联网简介页面,然后与他们熟悉的人建立联系。这项服务希望能够吸引Gmail等谷歌旗下其他服务的朋友推荐。用户每次登录Google+,都会看到状态更新、新闻链接、朋友发布的照片等信息的滚动显示。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
谷歌高层的确没说他们发明了电灯泡。霍洛维茨称,谷歌研究了其他社交网站,试图将他们的模式整合到单一服务中,这种服务模式与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聊天、社交和分享的方式更为相似。这种策略的核心是一款名为“圈子”(Circles)的黏性工具,它可以对用户的朋友、联系人和关注者进行分类,将他们的名字拖入不同圈子,如“朋友圈”、“家人圈”和“熟人圈”。
接着,用户可以决定他们打算与其分享内容的人群:度假照片可以只针对家人公开,而最新一集《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灌输的教条则可以对所有人开放。谷歌表示,Google+将会赋予用户Facebook所不能给予的隐私保护。Facebook虽然也在不断改善用户体验,但却屡屡因服务条款变动激怒用户。
在线信息分享更隐秘
外界经常听到的一种评论便是,Facebook巧妙地让用户与以前每个同学分享他们最隐秘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Twitter则要求用户必须与关注他们的每一个人分享更新,从而给不少人分享内容设置了障碍。
在Google+上,分类和过滤朋友的过程会变成用户在这项服务上从事的各类事情。注册有点像是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制图,然后决定那一天你希望在哪张桌子上吃午餐。每次发布消息时,用户可自行决定谁能看到这条消息;每次你在浏览Google+上的新闻种子时,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圈子网帖。
霍洛维茨和他的老板、谷歌高级副总裁维克·冈多特拉(Vic Gundotra)说,针对有限用户的三周测试已经证实了一个基本逻辑:互联网用户希望能以更为隐秘的方式在线分享信息。两人在公布之前从未披露的数据时难掩兴奋之情:Google+用户与特定圈子分享更新的概率比其他社交网站高出两到三倍。这是一个略显微妙的数据,但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冈多特拉说:“圈子模式不仅使内容分享更为合适,更像现实生活,同时还解决了隐私问题。人们都有与其他服务构建联系的渴望,但隐私始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冈多特拉在2006年从微软加盟谷歌,负责该公司蒸蒸日上的移动业务。
社交领域的不断尝试
谷歌曾多年迷失在社交网站的荒漠中。2003年谷歌试图收购Friendster,但以失败告终。翌年,谷歌推出了自己的社交服务Orkut,没料到在巴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别的市场却反响平平。接下来的几年间,谷歌始终在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之间摇摆不定:构建独立的社交网站对抗MySpace和Facebook,或将社交功能整合到Gmail和谷歌搜索引擎等服务中。
2007年,谷歌似乎给其在社交网站领域的新一轮尝试添加了重要砝码。那一年,谷歌收购了类似Twitter的微博客网站Jaiku,同时旗下已拥有Dodgeball服务。这项服务由Foursquare创始人创建,可使人们与亲朋好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但接下来经济衰退席卷硅谷,谷歌高层决定“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更少的产品中”,这也是佩奇喜欢说的一句话。
刚刚崭露头角的谷歌社交服务变得支离破碎,被整合到谷歌主要产品线中。例如,能让用户实名创建网页的功能Profiles,在2009年初被整合到谷歌搜索中。几乎与此同时,Dodgeball的创意被转化为一项名为Latitude的服务,并作为谷歌地图(Google Maps)的一部分亮相。Buzz则作为Gmail的一部分在2010年推出,最后沦为一场众人皆知的灾难。
用户对一款将其Gmail联系人名单公开的功能十分反感,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随即展开了调查,向来精明的谷歌人因这次无礼行为而遭受猛烈抨击。今年初,谷歌与联邦贸易委员会达成和解,同意接受监管部门长达20年的隐私审查。冈多特拉和霍洛维茨均负责过Buzz,此次推出Google+无疑对二人来说一次凤凰涅磐般重生。
霍洛维茨说,谷歌“是一家尊崇学习过程的公司。我们获准从事进行各种大胆尝试,尽管这些尝试有时不能成功。”霍洛维茨2008年从雅虎加盟谷歌。他曾试图将雅虎带入社交网络时代,但未能成功。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冈多特拉说,谷歌在推出Buzz之时,对社交业务并不十分看重。后来,谷歌又开始在是否创建单一社交网站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谷歌简化了其在社交方面的所有努力,集中发展一个名为“Emerald Sea”的项目,由冈多特拉亲自负责。他直接向佩奇汇报工作。冈多特拉说:“直到过去的一年,我们才真正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意义。”
Google+在人们拥挤的数字生活中是否还能拥有一席之地?由于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的存在,许多人已经感受到“网络超载”的压力。另外,Facebook可能还会复制谷歌的许多新功能。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乔斯·贝诺夫(Josh Bernoff)说:“对于Facebook来说,他们肯定会围绕用户群重建隐私设置。”Facebook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评论。
谷歌确实具有一些明显优势。例如,数亿人如今拥有谷歌用户名和密码,其中许多人还是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用户。这些人全都是Google+优先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也已与谷歌建立了合作,发布搜索广告,在搜索结果排名争夺有利位置,毋庸置疑,他们将涌向Google+探索与客户联系的新方式。
谷歌表示迄今尚不准备让企业入驻Google+,但福特汽车公司本月初就在Google+上面推出相关活动,在福特网页上发帖子的第一位用户将有机会获得免费轿车。不过,谷歌在推广Google+的过程中还必须谨慎。美国和欧洲的反垄断部门已经对谷歌在搜索领域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展开调查。
坚守“不作恶”原则
谷歌是否会迫使Android 和Chrome浏览器用户使用Google+服务,或根据企业在Google+简介的表现提高其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这有点像是“罪恶”行为——谷歌创始人的座右铭是“不作恶”。冈多特拉承诺:“我们不会做任何用户不允许的事情。我并不认为大家会看到我们从事一些不近人情的事情。”
冈多特拉说,谷歌之所以将Google+视为一个实验项目,是因为该公司将会根据用户反馈迅速对相关功能作出调整,Google+的许多基本功能尚未发布。冈多特拉并未透露发布这些功能的具体日期,只是暗示将会增强一项称为“Sparks”的功能,该功能可让用户详细描述其兴趣,向网站新闻递送中添加与上述话题有关的新闻故事和用户讨论。
据冈多特拉介绍,谷歌还计划推出编程工具,以便让其他网站能整合Google+的一些功能,如视频会议Hangouts工具。这些功能肯定会赢得那些已经喜欢上Google+的用户的青睐。但谷歌还必须吸引像黛娜·桑德斯(Dinah Sanders)这样的用户加入。桑德斯是旧金山的一位体能教练,在试用Google+几天后便放弃了。
她说,Google+与Gmail等工具整合地过于紧密,工作时会分散她的注意力。尽管如此,桑德斯仍对Google+的功能赞赏有加,可以让她来去自如。一些Facebook用户发现他们很难永远离开这个平台,与Facebook不同,桑德斯用了不到5分钟就删除了自己的Google+简介。对于社交网站来说,这是一种相对自然的用户流失方式。(圣栎)